警惕!劇毒!致死率高!切勿買賣食用
當前正值河豚魚、藍環章魚、織紋螺、野生蘑菇生長繁殖旺盛期,為切實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工作,預防人民群眾因食用河豚魚、藍環章魚、織紋螺及有毒野生蘑菇引發食物中毒事故,確保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特別提示廣大群眾切勿買賣、食用。
我是織紋螺
俗稱麥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織紋螺的外形特征為尾部較尖、細長,長度約為1厘米,寬度約為0.5厘米,約指甲蓋大小。
其體內含有的河豚毒素會在短時間內侵蝕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赤潮期間,織紋螺因吞食河豚卵或攝食“赤潮”中的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毒性更強。食用后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現在正值菌菇好時節
也是誤食野生蘑菇
導致中毒的高發期
小伙伴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福建省常見的有毒蘑菇主要有14種,毒性分類為急性肝損傷型、急性腎衰竭型、神經精神型、急性胃腸炎型以及橫紋肌溶解型。其中,不乏鵝膏菌、亞稀褶黑菇等劇毒種類,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亞稀褶黑菇,該類野生蘑菇是我省近幾年蘑菇中毒致死的第一元兇,誤食者表現為橫紋肌溶解等癥狀,如不在第一時間接受洗胃等治療,排除毒素,誤食者往往容易致死。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一般人難以辨別有毒無毒,一旦中毒,死亡率很高,采食野生蘑菇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隱患,稍有不慎就會危害生命健康,面對這些野生的“美味”,要堅決做到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
在此,我們鄭重提醒:
食品經營者
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加強進貨查驗和索票索證,不得采購、銷售、加工來源不明、有毒有害的水產品及蘑菇等。
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對于來歷不明、不常見的水產品及野生蘑菇,不捕撈、不購買、不食用,避免誤食引發食物中毒,如發現違法違規經營食品行為,請及時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15”。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