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緊急提醒:近期不要買、不要吃這種海鮮!已發現毒素超標!
愛吃海鮮的人
近期千萬別碰這東西!
近日,秦皇島市檢測發現
麻痹性貝類毒素超標的海虹!
海虹亦稱貽貝
就是廣東人常說的青口
煮熟后的加工成干品更為老廣熟悉
淡菜
貽貝是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
殼黑褐色,生活在海濱巖石上
分布于中國黃海、渤海、東海沿岸
中毒事件!
秦皇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緊急提醒
據悉,每年四到六月份,海水中有大量含有毒素的單細胞藻類,被海虹等貝類吃了之后,就累積在體內。
這些毒素毒性耐熱性比較好,不足以被烹飪消除,海虹等貝類中麻痹性貝類毒素超標風險高發。
近日,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在山海關區海域采集海虹樣品3個,對麻痹性貝類毒素進行監測,3個樣品均超出正常值。
其中抽取的1個樣品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最高值超過判定限值的4.68倍,存在嚴重的食用安全風險隱患。
什么是麻痹性貝類毒素(PSP)?
麻痹性貝類毒素(PSP)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
麻痹性貝類毒素會導致人體出現四肢肌肉麻痹、頭痛惡心、流涎發燒、皮疹等癥狀,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停止,僅0.5mg即可致人死亡。
為防止因食用海虹引發食物中毒事件發生,海洋漁業部門全面加強海上巡查和漁港、漁業碼頭監管,禁止漁民采集、捕撈海虹上岸;秦皇島市場監管部門要求食品經營者全面禁止銷售海虹和加工制作海虹產品。
此前多地出現海虹中毒患者
嚴重者搶救無效死亡
此前,河北省秦皇島市曾出現多例食用海虹中毒案例,患者都不同程度出現乏力、惡心、嘔吐、氣短、胸悶、頭暈等癥狀。臨床醫生詢問得知,患者都是在食用自己捕撈的海虹后出現上述癥狀。
2017年6月,福建漳州市漳浦縣先后有30多名村民因食用貝類產品中毒住院。據流行病學專家會商研判,初步確定為海水赤潮污染導致的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
2021年,唐山市曹妃甸區也出現2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其中1名經搶救無效死亡。
兩男子煮食從電廠冷卻水入水口處采集來的貝類海虹及花蛤,每人食用海虹十幾個,1小時后出現唇舌指端麻木等癥狀,隨后立即入院就診。其中一名男子因搶救無效死亡,另一名男子治療期間,病情加重,被轉入ICU進行治療,期間曾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
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沒有特效解藥
多發于4-10月
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有哪些癥狀?
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的最初癥狀為唇、口和舌感覺異常和麻木,繼而這些感覺波及到靠近臉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腳趾常有針刺般痛的感覺,并伴有輕微的頭痛和頭暈。有時在早期階段出現惡心和嘔吐。
中毒稍微嚴重,出現胳膊和腿麻痹,隨意運動障礙,經常有眩暈感。
中毒嚴重時,則會出現呼吸困難,咽喉緊張;隨著肌肉麻痹不斷擴展加重,最終導致死亡。中毒致死的突出特點是患者臨終前意識始終清晰。
危險期為12~14h,度過此期者,可望恢復。
如何預防中毒?
并且,貝類等海鮮食品本屬于高嘌呤食品,一般湯中的嘌呤物質含量較高,食用會升高體內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癥等問題的發生風險,因此也不建議飲用。
來源:福建市場監管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