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明溪縣文化館免費開放、展覽情況
2024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按照中心工作要求,明溪縣文化館圍繞群眾文化活動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保護等工作為重點,堅持文化引領,發揮文化惠民作用,大力培育文藝骨干,激活基層文化資源,創新活動載體和活動內容,努力營造活躍、豐富的文化環境。
一、文化館概況
明溪縣文化館位于明溪縣河濱北路269號縣市民服務中心大樓11層、12層(明溪縣非遺文化展覽館),新館建筑面積2391.7平方米,占地面積1195.85平方米,新增非遺文化展覽館面積400平方米。文化館設施包括有文化展廳70平方米,文學創作室20平方米,舞蹈排練室150平方米,美術、書法創作室60平方米,綜合藝術培訓室60平方米,衍紙畫室20平方米,器樂室40平方米,錄音室20平方米。縣非遺文化展覽館以“歸化文脈古邑非遺”為主題,可使用面積400平方米,2021年12月開館,2024年10月提升改造,面積增加至800平方米,主要用于保存展示非遺實物資料和傳承人代表性作品,展館展示我縣傳統技藝類客家文化、非遺項目工藝品等,主要展品有1.傳統工藝品技藝類展區:微雕、鋦瓷、閩王寶劍、藍寶石、寶扇等;2.傳統飲食技藝類展區:明溪肉脯干、客秋包、薯子羹(淮山羹)、漾豆腐、目魚筍、芙蓉金鉤蛋等;3.多媒體宣傳展示區;4.非遺講堂,作為明溪縣非遺傳習綜合基地,經常邀請各級傳承人為項目技藝從藝人員、愛好者、參觀者傳習、展示技藝。在遵循精品工程、展示優秀客家文化、以非遺為主的前提下,嚴格按照創建國家級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標準規劃設計,并配套建設數字化非遺展示平臺和非遺傳習課堂,并采用全息投影等多媒體數字科技展示手段,滿足展覽和非遺傳承要求,進一步提升明溪客家文化、非遺展示交流環境,力爭成為明溪客家文化的展示窗口和教育基地。
二、場館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
上午:08:00-12:00;下午:14:30-17:30(夏令時15:00-18:00)
周一至周三
晚上:19:00-21:00(夏令時19:30-21:30)
周六
上午:09:00-12:00;下午:14:30-17:00(夏令時15:00-17:30)
周日:閉館
三、免費開放情況
(一)表演藝術方面
2024年,明溪縣文化館每月組織“半臺戲”公共文化服務配送活動,全年共組織策劃參加活動41場,其中演出類28場、展覽類5場、培訓類2場、講座類1場,非遺展示類5場。
開展藝術扶貧進校園活動,服務校園5個,分別為老年大學、縣第一實驗小學、縣第二實驗小學、縣城關小學、縣實驗幼兒園,服務項目4種,分別為舞蹈、書法、朗誦、樂理培訓,全年累計服務人數2830人,服務課時180個。承辦三明市(明溪縣區)“小小文旅推薦官”評選、流動舞臺車巡演、少兒講故事大王比賽、非遺進社區講座活動、“歡慶祖國華誕·傳承客家文化”明溪縣第二屆惠利夫人非遺文化活動暨海峽兩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參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三明市第五屆方言展示活動、殘疾人文化周活動、傳承經典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2024客家文化少兒朗誦專場——創建三明市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系列活動、“祥龍獻瑞福,翰墨迎新春”送春聯活動、“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主題年畫展、寧化、清流、明溪三縣書法聯展、“龍行龘龘欣欣明溪”明溪縣舞龍踩街民俗活動、非遺進校園活動、“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全會精神進軍營軍民攜手慶“八一”非遺進軍營活動、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暨“新僑鄉客家情”明溪縣文藝展演等活動。
(二)非遺保護方面
1.進一步建設硬件。提升縣級綜合非遺展示館,增加投資近40萬元,改擴建提升以“歸化文脈古邑非遺”為主題的縣綜合非遺展示館,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建成后將可以通過常態化展演、講解、教學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現明溪特色的客家文化。
2.進一步挖掘特色。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圍繞“客家女神、惠利萬家”主題,深入挖掘惠利夫人“忠孝、仁愛、濟世、護民”的信俗文化精神,于9月舉辦第二屆惠利夫人文化活動暨海峽兩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動,現場開展客家節目展演、惠利夫人歌曲《一片貞心在明溪》發布儀式、客家美食、客家傳統技藝展演、客家農產品展示等,講好惠利夫人信俗故事,凸顯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特色。
3.推動客家文化節目、積極傳承弘揚客家文化,講好明溪客家故事。舉辦“自在明溪文化雅集”活動、第六屆“綠海明溪清新蓋洋”健康跑活動等客家文化非遺活動。在滬明對口合作方面,2024年4月明溪縣組織特色非遺技藝傳承人毛祚勝、林明輝兩位老師參加2024上海汽車文化節和精選特色文旅產品參展上海嘉定對口地區民族風情主題活動,并在現場展示技藝。寶劍鍛造技藝入選省級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推薦目錄;肉脯干制作工藝傳承人羅顯光入選省級鄉村工匠。持續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軍營活動,同時利用六一、八一、端午、重陽等節假日,組織非遺傳承人開展非遺技藝展示活動,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倡議書2萬余份。
4.抓好對外宣傳。完成惠利夫人視頻歌曲《一片貞心在明溪》創作和饒公信俗申報省級項目視頻拍攝。完成《明溪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溪微雕技藝CN專刊》《客家明溪》雜志等刊物的編寫出版。組織明溪微雕技藝、寶劍鍛造技藝、鋦瓷技藝、肉脯干制作工藝等項目參加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組織寶劍鍛造技藝項目參加閩都十二時辰——福建工藝美術75周年發展歷程展,微雕技藝項目參加“新僑鄉客家情”明溪縣文藝展演專場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暨第三屆海峽兩岸(三明)鄉村融合發展論壇等大型活動。第五屆福建省工藝美術創意大賽,微雕作品《平安是福》入選福建省工藝美術獨特技藝作品名單,是三明市唯一獲此殊榮的作品。組織拍攝明溪微雕和寶劍項目紀錄片,登上中阿衛視《AMEEN的福建時間》欄目。在滬明對口合作招商推介會、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等平臺和三明日報、新周報、雜志等各級各類媒體上亮相,進一步提高明溪客家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藝術輔導方面
2024年,明溪縣文化館開辦春季、秋季免費開放培訓班,設有書法、樂理、朗誦、舞蹈培訓班,我館干部堅持每周為群眾免費進行藝術指導并積極前往校園、社區、下鄉開展各類文化宣傳活動、藝術交流及輔導,注重“送文化”和“種文化”結合。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