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明溪縣本級財政決算情況的報告
由于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于2018年12月召開,因此,2018年財政收支完成情況采用預計數向縣人大會報告,與決算數存在差異(詳見附表):
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比預計數增加2萬元,主要是非稅收入增加;
2.上級補助收入比預計數減少826萬元,主要是部門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減少;
3.調入資金比預計數增加4121萬元,主要是收支缺口加大從政府性基金中調入資金用于平穩預算;
4.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比預計數增加3612萬元,主要是用于年底提前發放部分年終績效獎金;
5.一般預算支出比預計數增加5211萬元,主要是年底提前發放年終績效獎和加快上級專項支出進度;
6.上解支出比預計數減少272萬元,主要是原體制上解減少216萬元、專項上解減少56萬元;
7.調出資金比預計數增加20萬元;
8.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比預計數增加3553萬元,主要是增加調入政府性基金用于平衡預算;
9.預算結余比預計數減少3424萬元,主要是加快支出進度;
10.政府性基金收入總計比預計數減少175萬元,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增加9萬元、彩票公益金收入增加31萬元、調入資金增加20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減少72萬元、污水處理費收入減少54萬元、上級補助減少109萬元;
11.政府性基金支出比預計數減少4729萬元,主要是城鄉社區事務支出減少4928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減少91萬元、商業服務業等支出增加26萬元、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減少56萬元、其它支出增加270萬元(省市專項)、債務付息支出增加50萬元,加上上解支出增加23萬元、調出資金增加3598萬元,收支調整后年終滾存結余比預計數增加933萬元;
12.社保基金收入比預計數增加199萬元,主要是保費收入增加293萬元,財政補貼收入減少52萬元、其它收入減少37萬元;
13.社保基金支出比預計數減少1萬元,主要是社會保險待遇支出增加230萬元,喪葬撫恤支出減少116萬元,個人賬戶養老金支出減少121萬元,收支調整后年終滾存結余比預計數增加200萬元。
其他收支情況與縣人大十七屆三次會議所作的報告相同。
(一)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支情況
1.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決算
(1)2018年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32162萬元,完成調整預算數32160萬元的100.01%,超收2萬元,比上年增收1967萬元, 增長6.51%。加上上劃中央收入16010萬元,全縣公共財政總收入48172萬元,同比增長7.25%。
(2)上級補助收入95706萬元。其中:財力性補助收入36611萬元,專項補助收入59095萬元(含專項轉移支付)。
(3)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收入20481萬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5231萬元,置換債券5250萬元。
(4)上年結余收入12114萬元。
(5)調入資金5121萬元。
(6)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3889萬元。
全縣收入合計179473萬元。
2.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支出決算
(1)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支出92885萬元(縣級支出77654萬元、地方政府債券支出15231萬元),完成調整預算數(不含上級補助)的98.87%,比上年減支2662萬元,下降2.8%。
(2)上級專項支出60834萬元;
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支出153719萬元,比上年減支3241萬元,下降 2.06%。主要是中央調資及年終績效獎勵支出增加7500萬元,其它民生重點支出增加5350萬元,地方政府債券支出減少16269萬元;
(3)上解支出3028萬元。主要是原體制上解2284萬元,專項上解715萬元(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專項上解218萬元、江河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上解51萬元、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資金上解102萬元、農村信用社企業所得稅省級分成部分上解67萬元、上繳省級就業調劑金22萬元、省級統籌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上解11萬元、精準扶貧上解57萬元、增值稅“五五分享”稅收返還扣減9萬元、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資金28萬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增值稅返還資金扣款21萬元、高噴穿刺臂消防車購置經費上解41萬元、消防遠程供水排澇系統購置經費88萬元);
(4)調出資金20萬元;
(5)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7230萬元;
(6)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053萬元;
支出合計170050萬元。
3.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全縣收入合計179473萬元,支出合計170050萬元,收支相抵,結轉結余9423萬元,其中:專項結轉下年支出9423萬元。累計凈結余0萬元,當年實現收支平衡。
﹙二﹚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1. 全縣基金收入決算(均為縣本級)
(1)全縣納入預算管理基金收入27614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9.69%,比上年增收8833萬元,增長47.03%;
(2)上級補助收入1891萬元;
(3)調入資金20萬元;
(4)上年結余收入9658萬元;
基金收入合計46083萬元。
2.全縣基金支出決算
(1)全縣基金支出30471萬元,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44萬元,城鄉社區事務支出28672萬元,農林水事務支出909萬元,商業服務業等支出26萬元,其他支出370萬元,債務付息支出50萬元。完成調整預算數的86.57%,比上年增支10955萬元,增長56.13%,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安排的支出增加13821萬元(其中高速公路資本金10900萬元)。
(2)調出資金3898萬元;
(3)上解支出23萬元;
基金支出合計34392萬元。
3.全縣基金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全縣納入預算管理基金收入合計46083萬元,支出合計34392萬元,收支相抵,結轉結余11691萬元。結余資金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1349萬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68萬元,污水處理費73萬元,大中型水庫庫區基金40萬元,旅游發展基金5萬,彩票公益金155萬元。結余基金全部結轉下年使用。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情況
2018年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企業有3家,分別是福建省宏源電業股份有限公司、明溪縣物資總公司(含所屬及控股企業)、明溪縣富源投資有限公司。2018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完成105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比上年增加75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40萬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比上年增加10萬元;收支相抵,結余65萬元用于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四)社保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根據省上要求,2018年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納入社保基金預算編制范圍。2018年我縣社保基金收入完成13416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11.79%,加上上年滾存結余資金7162萬元,收入總計20578萬元。2018年我縣社保基金支出完成11858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04.92%。收支相抵,年末滾存結余8720萬元。
(五)縣本級地方公共財政收支決算
1.縣本級財政收入決算
(1)2018年縣本級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23057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6.51%,比上年增收1137萬元,增長5.19%,比向縣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報告的預計數減少623萬元。加上上劃中央收入9881萬元,縣本級公共財政總收入完成32938萬元,同比增長4.92%。
(2)上級補助收入95706萬元。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補助收入36611萬元,專項補助收入59095萬元(含專項轉移支付補助)。
(3)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轉貸收入20481萬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5231萬元,置換債券5250萬元。
(4)鄉鎮上解收入3361萬元。
(5)調入資金5121萬元。
(6)上年結余收入12114萬元。
(7)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3889萬元。
收入合計173729萬元。
2.縣本級財政支出決算
(1)2018年縣本級地方公共財政支出85204萬元(含地方政府債券支出15231萬元),完成預算調整數的99.47%,加上上級專項補助支出44413萬元,支出合計129617萬元,比上年減支5841萬元,下降4.31%,主要是中央調資及年終績效獎勵支出增加6900萬元,其它民生重點支出增加4200萬元,地方政府債券支出減少16269萬元。
(2)上解上級支出3028萬元。
(3)補助鄉鎮支出18358萬元,其中:財力補助下級支出2352萬元,專項補助下級支出16006萬元。
(4)債務還本支出7230萬元。
(5)調出資金20萬元。
(6)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053萬元。
支出合計164306萬元。
3.縣本級財政收支決算平衡情況
縣本級財政收入合計173729萬元,支出合計164306萬元,收支相抵,結轉結余9423萬元,其中:專項結轉下年支出9423萬元,比上年減少2691萬元;累計凈結余0萬元,與上年持平,當年實現收支平衡。
2018年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歷年結余7836萬元,當年增加6053萬元,當年調入13889萬元用于平衡預算,比上年多調入了10080萬元,截止2018年底我縣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0萬元。
(六)政府債務舉借規模、使用、償還情況
2018年經省政府批準,核定我縣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70245萬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58024萬元、專項債務限額12221萬元;當年新增債務限額23200萬元。
2018年全縣新增債務27381萬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22131萬元,置換債券5250萬元。新增債券22131萬元已于當年撥付用款單位,具體項目為:藥谷小鎮主干道建設項目4000萬元、明溪縣總醫院西區(明溪縣中醫院)能力提升項目2800萬元、公共衛生服務綜合大樓新建項目2000萬元、明溪縣職業中學遷建項目2100萬元、實驗小學遷建項目2000萬元、縣級綜合檔案館1000萬元、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1000萬元、城區主污水管網改造建設項目1000萬元、農村“四好公路 ”建設項目1000萬、嘉豪花園西側商住地塊建設1000萬元、火車站及站前廣場建設項目1000萬元、平安明溪建設項目7000萬元、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631萬元、藥谷小鎮幼兒園建設項目500萬元、廣電新聞中心建設項目500萬元、扶貧基礎設施及產業發展項目500萬元、部分鄉(鎮)政府骨灰樓(塔)項目建設400萬元。置換債券5250萬元已于當年撥付債權人,具體項目為:撥付國開行500萬元(省道S204線借款),撥付省財政廳4750萬元(到期地方政府債券)。
2018年全縣償還債務9003萬元,其中:置換債務5250萬元,自行消化債務3753萬元。自行消化債務主要是:償還到期債券1980萬元,償還外債轉貸184萬元,鄉鎮債務償還及核銷1499萬元,支付零星工程款90萬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縣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共計137169萬元,占債務限額的80.57%,嚴格控制在省政府核定限額內。債務余額中地方政府債券136371萬元,占全縣債務總額的99.42%。2018年我縣一般債務率為53%,專項債務率為2.5%,綜合債務率為19.76%,所有債務率未達到警戒線。
(七)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收支使用情況
2018年共收回財政存量資金6849萬元,其中:財政專戶存量3325萬元、部門存量2401萬元、省市專項1123萬元;2018年累計使用6506萬元,其中:補充穩定調節基金1123萬元,統籌使用5383萬元,結余資金343萬元。目前結余資金已全部使用完畢。
二、2018年財政工作情況
2018年,財政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緊緊圍繞“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促發展”這一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聚力增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較好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財政運行總體平穩,有力地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1.強化征管措施,財政收入穩中有進。一是面對經濟增速放緩、中央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等增收難題,財政部門始終把組織收入作為第一要務,積極做好財稅體制改革等政策研究,加強收入運行分析,及時掌握稅源、稅收、稅負動態變化情況,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大與稅務部門的協調配合力度,凝聚征管合力, 確保收入任務完成。2018年全縣地方公共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6.51%,增幅居全市第二位。二是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主動聯合縣直部門和鄉鎮謀劃項目,加強政策研究,主動溝通聯系,積極爭取上級支持。2018年共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100345萬元,比上年增加900萬元;爭取到位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23200萬元,有力地緩解財政支出壓力。
2.優化支出結構,重點支出保障有力。一是集中財力支持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增財力持續向民生和重點支出傾斜,其中,投入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交通運輸、農林水事務等重點民生支出125147萬元,占財政支出的81.42%,比上年提高1.03個百分點。二是積極籌集資金,加大對重點項目、城鄉建設項目資金投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支持發展經濟。
3.加強財政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助推精準扶貧,開展扶貧領域“1+X+Y”專項督查,對2017年上級下達我縣雨露計劃補助、小額信貸貼息、老區發展專項、以工代賑、少數民族發展和教育扶貧專項資金的政策、資金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二是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各項要求,加大資金清理整合力度,落實年末自動清理和執行中定期清理機制,努力盤活存量資金。2018年我縣共盤活財政存量資金6849萬元,資金全部統籌用于補短板、兜底線等民生事業領域,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4.全面深化財政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一是加快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源配置和使用績效,在全國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考評中我縣居全省第20位、全市第1位。二是進一步規范政府債務管理,成立政府性債務管理(應急)領導小組,出臺了明溪縣關于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實施方案,通過追加償債支出、處置資產等方式,多渠道消化存量債務,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三是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除涉密部門外,全縣所有部門預決算公開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實行網上公開,公開率達100%。四是深入開展各項集中學習教育活動,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及拒腐防變的能力,樹立良好的財政隊伍形象。
從決算情況看,2018年全縣財政及縣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平穩,為加快我縣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財力保障。但財政運行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政增收難度加大;二是政策性剛性支出不斷出臺,財政收支矛盾加大;三是部分資金績效仍需進一步提升;四是對部門預算執行的監管有待加強。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三、下階段財政工作重點
1.加強高質量財源建設。一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強對經濟和稅源情況分析、研判,全面掌控稅源信息,強化綜合治稅,保證應收盡收,積極爭取免抵調庫指標,努力挖掘非稅收入增收潛力,促進財政收入平穩增長。二是各部門、各鄉鎮要落實好縣委、縣政府下達招商引資的工作任務,加大總部經濟引進和建設力度,做大做實總部經濟,大力培植納稅大戶和行業稅源,在重點稅源、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上抓增收,重點培育新的經濟稅收增長點。三是繼續實施扶持總部經濟及建筑業發展、促外貿穩增長等積極財政政策,清理規范基金和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切實降低企業負擔。
2.強化財力保障機制。一是緊扣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削減或取消低效無效資金,統籌兼顧,突出重點,保障扶貧攻堅、污染防治、醫療衛生、社保、教育、文化等民生重點支出。二是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推進涉農資金整合,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三是推進社會民生事業發展,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落實好縣級基本財力保障主體責任,進一步推進藥谷特色小鎮、全民健身中心、公共衛生服務綜合大樓、高速公路、鐵路、數字明溪等項目建設,推動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明溪”。
3.抓緊財政資金支出進度。統籌兼顧年度預算執行中由于上級專項資金追加、調整預算變化后支出壓力向年末積累的實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快年度前期支出進度,緩解年末支出壓力。督促部門和鄉鎮進一步加快支出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將預算執行工作做細做實。同時,加大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將資金化零為整,集中財力補短板、保民生,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和共享水平。
4.抓實政府債務管理。增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意識,進一步完善統計監測機制,摸清債務底數,做到心中有數。定期開展債務風險的分析和財政承受能力的評價,動態掌握債務風險狀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債務風險。定期監測隱性債務變化情況,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牢牢守住政府債務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