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號:SM04101-3000-2024-00005
- 備注/文號:明政辦發明電〔2024〕13號
- 發布機構:縣政府辦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3-22
縣直各單位:
《明溪縣落實三明市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明溪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3月22日
明溪縣落實三明市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三明市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工作方案》(明政辦〔2024〕8號),進一步提升我縣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的綜合治理能力,推動網絡市場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根據“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創建目標任務,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促進發展與規范市場相結合,強化數字賦能,創新監管方式,優化服務舉措,全力構建高效能治理體系,推動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三明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
二、工作目標
(一)推動形成更加集聚的網絡市場。全力貫徹實施“互聯網+”數字經濟國家發展戰略,推動網絡交易發展提質增效,破除妨礙網絡交易市場發展壁壘,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立足我縣產業特性及優勢,緊盯產業發展前沿趨勢,加快實施“互聯網+”應用工程,引導企業主動適應互聯網環境發展新業態。以網絡經濟新業態為著力點,培育發展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網絡市場新模式,完善物流倉儲、金融服務、電子支付、誠信體系、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支撐配套環節,深入對接國內外知名電子商務平臺,打造基于我縣產業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提升全縣電商產業發展水平。
(二)構建更加優化的網絡服務體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降低網絡經營主體創業門檻,創新“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示范區內網絡經營主體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服務,推動實現材料線下“一個窗口”一次領取,或者通過寄遞、自助打印等實現不見面辦理,大力推進電子營業執照、電子發票、電子印章在更廣領域運用。
(三)探索更加高效的網絡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網絡交易在線監測、電子取證、線索轉辦、約談指導、合同規范、信用監管等制度規范,推動規范化管理,在政策制定、選人用人、工作考核等各方面都將網絡經濟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及時將創建中總結形成的創新思路、機制和做法以制度規范形式予以固化,探索建立更加科學、精準、有效的網絡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服務經驗。
三、主要任務
(一)促進網絡經濟高效發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臺促進和規范網絡市場發展的政策,完善電商扶持政策,加大對重點、特色領域的財政支持力度。創新投融資模式,鼓勵金融機構為電商企業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電商企業融資合作。靈活運用財政與金融手段,引導企業參與社會服務領域的信息化發展。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縣工信局(商務局)、發改局、財政局、市場監管局、銀保監組〕
2.推動數字經濟做大做強。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網絡交易經營者數字化競爭力。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培育數字明溪新產業、新業態以及新模式。引導平臺企業、科技型企業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中小企業、實體經濟,增強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加速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開展“互聯網+”公共服務,鼓勵開展適應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社會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等方面的創新性實踐,完善電子商務發展綜合服務體系,強化政企數據共享,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責任單位:縣發改局、工信局(商務局)〕
3.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電商企業與實體企業線上與線下雙向融合。加速“互聯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提升實體產業流通側的數字化步伐,促進線上線下互補共生、互利互惠。鼓勵大中型企業拓展電子商務市場,拓展企業多元化布局。推動溫莊貢米、淮山、柑橘、茶葉、肉脯干、客秋包、歐洲進口商品、觀鳥旅游等產業觸網轉型。〔責任單位:縣工信局(商務局)、發改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林業局〕
4.鼓勵電商產業集聚發展。發揮縣經濟開發區、電商孵化基地、電商服務中心、鄉鎮電商服務站的集聚作用,培育發展優質網絡交易經營者,優化網絡消費市場結構,擴大網上零售業務整體規模,打造產業集群,實現規模經濟主體與專業化主體共同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共享和人才合理流動,增強集群內企業市場競爭力,形成一批行業聚集度高、規模影響力大的特色電商集群。加大優質電商企業的培育力度,鼓勵規模以上和潛力型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中小型企業進階發展,形成發展梯隊。(責任單位:縣商務局、發改局)
5.促進農村電商提質增效。貫徹落實福建省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培育發展數字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服務鄉村振興。實施“數商興農”工程,創新農村流通服務體系,推動經營網絡化,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引導農村企業用好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促進農村產品銷售。推進農產品出村進城,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種植養殖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網絡銷售區域特色農產品。〔責任單位:縣委網信辦,縣工信局(商務局)、發改局、農業農村局,縣供銷社〕
6.加快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深化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支持特色產業與跨境電商平臺進行資源對接,鼓勵傳統工貿企業利用第三方平臺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提升跨境消費動能,帶動配套產業發展。鼓勵大型電商平臺搭建電商渠道、創造就業機會,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推進明溪歐起航電商直播基地等平臺發展,助力“歐品購”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加速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跨境電商新模式。〔責任單位:縣工信局(商務局)、發改局〕
7.加強電商品牌培育。圍繞明溪縣特色優勢產業,引導電商企業加強品牌建設。重點支持一批特色優勢明顯的電商品牌,推廣“歐洲進口商品”等系列品牌,培育有特色、記得住、愿購買、可保障的區域知名電商品牌,提升“一縣一品”縣域特色公用子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縣工信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縣供銷社〕
(二)規范網絡市場監管體系
8.推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積極適應市場監管職能向互聯網領域整體延伸的新特點、新要求,堅持業務監管和網絡監管相結合,做到線上線下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加強協作配合,建立順暢高效的工作機制,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全覆蓋、各業務領域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網絡交易監管格局。充分發揮“網絡交易社會協同共治系統”功能,加強網絡交易社會協同共治,暢通市場監管部門和平臺企業的溝通聯動。〔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公安局、農業農村局、工信局(商務局)、林業局、交通運輸局,縣稅務局、銀保監組〕
9.提升數字化監管水平。依托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絡市場智慧監管平臺”和購買第三方平臺等方式,進一步健全網絡市場主體庫,及時反映網絡市場運營狀況和監管動態。靈活運用行政指導、行政約談、提醒告誡、警示通報等柔性手段,加強事前指導、事中事后監管,督促網絡交易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建立健全網絡監測和監督抽查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網絡市場風險隱患。強化風險預判,實時監測、分析、預警網絡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各類法律風險,形成事前有預判、事中有處置、事后有救濟的全過程閉環監管。深化與平臺企業在新業態監管方面的探索和合作,提高數字化監管能力。〔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縣委網信辦,縣公安局、工信局(商務局)、林業局、交通運輸局,縣稅務局、銀保監組〕
10.構建包容審慎監管制度。完善電子商務企業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形成過罰相當的信用約束機制,同時加強信用信息跨部門歸集共享,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和信用修復,并建立電子商務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對信用良好的企業,在嚴守安全底線前提下,對首次且未造成明顯后果的違法行為,依法實施“首違不罰”,給予電子商務企業充足的發展空間。探索建立“沙盒”監管新模式,在風險可控范圍內實施容錯糾錯機制。(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司法局)
11.深化協同監管機制。充分發揮網絡市場監管局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建立部門橫向協同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壓實屬地責任,形成監管合力。深化跨區域合作,在消費維權、執法辦案、產品抽檢、網絡監測、電子取證、案件移送等方面建立數據共享機制,通過部門協同發力,提升監管成效。〔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工信局(商務局)、公安局、財政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司法局、林業局、交通運輸局,縣數字中心,縣稅務局、銀保監組〕
12.打造精準執法模式。建立健全網絡執法辦案工作機制,規范網絡執法辦案流程。充分運用國家網絡交易監測監管五級貫通系統,提升涉網案件辦理的效率。嚴厲打擊互聯網領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制交易、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強價格違法行為監管,規范電子商務經營者價格標示、價格促銷等行為。圍繞重點行業和民生熱點,深入開展互聯網領域的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刷單炒信、商業詆毀、大數據殺熟、侵犯知識產權、網絡傳銷等違法行為。〔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工信局(商務局)、公安局、財政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司法局、林業局、交通運輸局,縣數字中心,縣稅務局、銀保監組〕
13.推動社會共治格局。積極開展網絡消費教育和消費警示,提高消費者維權意識。加強行政指導,強化行業自律,倡導網絡經營主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政企合作,發揮平臺企業數據資源與技術優勢,深化政府和平臺企業在數據共享、聯合打假、信用聯合懲戒、投訴糾紛處置等方面的合作。發揮新聞媒體宣傳引導和監督作用,曝光違法失信行為,傳遞網絡正能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工信局(商務局)、公安局、財政局、人社局、農業農村局、文旅局、司法局、林業局、交通運輸局,縣數字中心,縣稅務局、銀保監組〕
(三)優化網絡營商環境
14.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簡化登記流程,全面推行“三減一提高”服務舉措,推行企業開辦“全程網辦”;進一步放寬市場主體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加大“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宅商用”等改革舉措,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建立全方位服務、咨詢及指導機制,滿足網絡經濟主體的各類需求。(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
15.打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持續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把好出臺政策措施的公平競爭審查關,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發改局、財政局、商務局、司法局)
16.鼓勵提升質量與標準建設。提升網絡市場主體的質量品牌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引導網絡交易經營者加強品牌建設。加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技術服務,推動網絡市場質量提升。圍繞明溪特色優勢產業,加強電子商務標準化研究,推動電子商務標準化進程,夯實電子商務質量品牌發展基礎。(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司法局)
17.夯實數字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相關的人才政策,加快高端人才引進、中端及實用型人才培養,積極推進數字技能人才評價工作。實施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開展數字素質與技能資源建設。鼓勵和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就業人員等參與數字建設。推動各地高校、農業龍頭企業等資源,培養實用型信息技術人才。加強數字技術領域緊缺人才培訓,開展數字化素養、電商技能和電商直播培訓力度,打造電商人才孵化器。完善健全相關人才保障政策,不斷擴大網絡市場就業貢獻度。〔責任單位:縣委人才辦,縣人社局、工信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
18.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加快建成明溪縣交通運輸服務綜合體項目,推進現代化物流業集中發展壯大。搭建引領電商發展的高位平臺,為網絡市場主體提供數據共享、信息公開、網上辦事、聯動監管、精準服務等“一站式”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定期舉辦網絡市場座談會,交流網絡市場發展治理經驗,倡導電商企業誠信自律,營造良好的網絡發展環境。〔責任單位:縣交通運輸局、發改局、工信局(商務局)〕
19.營造放心消費環境。聚焦“穩經濟、促消費、擴投資”目標,聯合相關部門參與放心消費建設,使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得到有效保障,完善消費維權部門協作機制,協調聯動、依法高效處理消費糾紛。督促電子商務經營者建立健全交易規則和服務協議,切實做好平臺準入和退出、質量管控、售后服務、優質網店培育、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等工作,指導電子商務經營者自覺履行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落實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積極培育和創建一批電子商務領域放心消費創建示范單位,促進電子商務行業健康發展。〔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縣委網信辦,縣發改局、工信局(商務局)、文旅局〕
(四)探索網絡監管創新
20.督促落實平臺主體責任。持續推進電商平臺“點亮管”等措施,有效落實電商平臺和第三方平臺的主體管理責任,督促平臺經營者履行經營資格審查、食品安全管理、區分標注平臺自營業務和平臺內經營者開展的業務、管理制度制定實施、協助查處違法經營行為等法定義務和責任。加強宣傳引導,加大檢查力度,提高平臺經營者履行管理責任的能力和水平。以落實網絡經營主體經營數據信息報送制度為基礎,進一步梳理明確網絡商品經營者、有關服務經營者權利義務,細化報送內容、嚴格報送程序,切實增強可操作性,進一步促進法律、法規、規章中相關規定的貫徹落實。(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
21.構建智慧監管體系。加強對新模式、新業態的研究,及時推動修訂不適應網絡市場發展的規范性文件、政策規定,建立健全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制度體系。通過第三方平臺,構建監管“大系統、大平臺、大數據”,定期通報下發相關數據,推動線上數據與線下實際相結合,不斷提高市場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司法局)
22.加強信用分類監管。建立科學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整合政府各部門的信用評價數據,開展網絡市場主體的信用評價。開展分類監管,對信用水平低、風險水平高的企業加大“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頻次。充分利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加強網絡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披露與公示,對守信企業給予一定激勵,對失信企業依法實施聯合懲戒,促進網絡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發改局、司法局)
四、實施步驟
(一)啟動部署階段(2024年1月—2024年3月)
成立明溪縣落實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實施方案,召開工作動員部署大會,動員縣直有關單位、網絡市場主體、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廣泛宣傳,共同營造創建工作氛圍。
(二)組織實施階段(2024年3月—2024年12月)
1.落實推進。各有關單位對照實施方案指標,把握時間進度,加強落實,全面開展創建工作,推動逐項達標。
2.加強督導。縣落實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縣創建辦”)組織實施督查、暗訪、通報、滿意度調查等相關工作。
(三)自評完善階段(2025年1月—2025年6月)
1.自查自糾。各有關單位對照評估指標及責任分工,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并向縣創建辦上報自查報告。由縣創建辦匯總后,向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創建辦”)報告。
2.市級考評。由市創建辦按照創建工作目標要求和創建考核驗收內容測評標準,組建考核考評組,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問卷調查、明察暗訪等形式,對我縣創建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評驗收。我縣做好各項迎評迎檢準備工作。
3.整改完善。縣創建辦針對市級考評中發現的問題,督促我縣各相關單位限期完成整改,做好迎接省級考評各項準備工作。
(四)檢查評估階段(2025年6月—2025年12月)
1.省級評估。配合市創建辦做好迎接省級評估各項準備工作。
2.總局評估。配合市創建辦做好迎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評估各項準備工作。
(五)鞏固提升階段(2026年1月—2026年2月)
總結創建經驗,補齊工作短板,進一步完善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長效工作機制,鞏固創建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直有關單位要提高站位,充分認識本次示范區創建的重要意義,結合部門職能,細化工作措施,有序推進三明市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工作。探索建立由科研院校專家教授、行業領軍人物、優秀企業家等組成的網絡市場監管與發展專家庫,發揮其在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論證等方面的“思想庫”“智囊團”作用,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創建工作。
(二)抓好責任落實。縣直有關單位要根據本實施方案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和目標任務,明確職責分工、時間節點,實行項目化管理;縣創建辦要加強溝通協作和相關政策銜接,及時解決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營造良好創建氛圍,形成強大創建合力。
(三)強化工作保障。縣直有關單位要將創建工作納入年度工作目標,加強人力、物力、財力等保障,加大對網絡經濟的投入力度,引導和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增加網絡經濟資金、人員投入,構建政府引導、社會多方共同參與的多元化保障體系。縣創建辦加強與市創建辦的溝通協調,主動匯報工作進展,積極爭取相關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并邀請市市場監管局和相關專家來我縣指導創建工作。
(四)注重總結提升。加強創建工作總結和經驗交流,定期組織行業協會、網絡經濟主體代表和市民代表對創建工作進行會商評估,及時總結工作經驗,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各類問題,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附件:1.明溪縣落實三明市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
2.明溪縣落實三明市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評估指標體系及責任分工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