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isc4"></ul>
    <fieldset id="aisc4"><center id="aisc4"></center></fieldset>
  • 
    
    <tfoot id="aisc4"><center id="aisc4"></center></tfoot><option id="aisc4"><tbody id="aisc4"></tbody></option>
    <button id="aisc4"></button>
    <center id="aisc4"><dd id="aisc4"></dd></center>
  • <cite id="aisc4"></cite>
    <sup id="aisc4"></sup>
    • 索 引 號:SM04111-0300-2024-00013
    • 備注/文號:明自然資〔2024〕64號
    • 發布機構:縣自然資源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7-19
    明溪縣自然資源局 明溪縣林業局關于印發明溪縣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實施方案的通知
    來源:明溪縣自然資源局 時間:2024-07-19 10:58

    局機關各股(室)、直屬事業單位、各鄉鎮自然資源所、各鄉鎮林業站,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明溪國有林場、明溪縣灃森林業責任有限公司:

      根據《自然資源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開展全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24〕78號)、《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于印發<國土調查與林草濕調查類對接技術方案>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24]1057號)、《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福建省林業局關于開展全省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工作的通知》(閩自然資發〔2024〕29號)和《三明市自然資源局 三明市林業局關于印發?三明市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實施方案?的通知》(明自然資發〔2024〕10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研究制定了《明溪縣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明溪縣自然資源局   明溪縣林業局

      2024年7月19日

       明溪縣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實施方案

      為規范有序開展明溪縣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 以下簡稱“林草濕荒普查”)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本年度開展國土調查與林草濕調查地類專項對接工作(以下簡稱地類對接),解決國土調查和林草濕調查監測成果地類與植被覆蓋類型不一致問題。按照統-分-統的原則,堅持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時點,一體化開展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以共同產出“一套數”、“一張圖”為目標,掌握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現狀和變化情況,以及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情況,豐富自然資源調查成果,為森林草原濕地管理、造林綠化空間評估、編制“十五五”規劃、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提供服務保障,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提供基礎依據。

       二、主要任務

      以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對接最新林草濕調查監測成果,結合相關影像資料和檔案數據,采用圖斑與樣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開展地類對接、圖斑優化、屬性調查、林地管理邊界確定、年度調查監測、匯總分析等任務,重點做好國土調查與林草濕調查地類專項對接工作。

      (一)開展地類對接。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縣林業局共同成立地類對接專項工作機構(以下簡稱對接機構),負責組織解決圖斑地類不一致問題。以《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為統一標準,以國土調查實地現狀認定地類為原則。對接機構共同對國家最新下發地類對接預判圖斑逐一進行內業核實,雙方內業認定地類一致的圖斑,即地類為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最新成果、林草濕成果或國家內業預判成果等3個地類之一的,無需實地核實和拍照舉證;雙方內業認定地類不一致或與國家預判地類不一致或發現有新變化的圖斑,應通過“國土調查云”平臺共同開展實地核實和拍照舉證,縣級兩部門共同協商并確認地類報市級審核;對于縣級實地共同認定仍無法達成一致的,上報市級對接機構,在市級對接機構的指導下最終核實并確定地類,確保圖斑地類唯一性。地類對接成果及時通過“國土調查云”上報市級審核。

      (二)開展圖斑調查。以2023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基礎,基于正射影像圖,開展圖斑區劃,采取遙感監測、補充調查等各種技術手段對圖斑屬性進行賦值,摸清林地、草原、濕地的資源數量、質量、結構等情況。按照自然資發〔2023〕53號、閩自然資發〔2023〕64 號文要求,遵循依法依規、實事求是的原則,確定林地管理邊界,落實管理屬性,規范林地管理。縣林業局要以統一地類對接完成后的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中的二級地類圖斑為普查基本單元,調查并標記可造林綠化的圖斑,原則上坡度小于25度、二調地類為耕地的圖斑不得標記為可造林綠化圖斑。

      (三)開展樣地調查。根據福建省林業局樣地布設和工作部署,配合開展樣地調查,獲取相應信息,掌握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的儲量、質量、結構等數據。

      (四)開展數據庫建設。按照統一的數據庫標準和建庫規范,建設林草濕荒普查數據庫,并逐級匯交。

      (五)開展統計分析。基于圖斑區劃調查、樣地調查數據,開展統計分析,形成林草濕荒普查成果。

      三、組織分工

      (一)自然資源局會同林業局組織全地類對接工作。兩部門共同審核并匯總本轄區內地類不一致圖斑對接成果,對于縣級實地共同認定仍無法達成一致的,負責最終核實并確定地類,確保圖斑地類的唯一性。各單位任務分工如下:

      調查與登記負責與市自然資源局調查登記科溝通協調,會同縣森林資源站共同組織指導全縣地類對接工作,開展地類對接縣級審核工作,匯總縣級地類對接成果。

      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耕地保護監督、礦產開發保護監督、開發利用不動產登記中心:根據職責協助指導全縣地類對接工作。

      測繪站、測量隊:負責協助國家下發內業預判數據應用分析和共享等工作。

      (二)林業局會同自然資源局具體組織實施林草濕荒普查工作。縣森林資源站牽頭,會同局有關股室(單位)負責具體組織開展林草濕荒普查工作,檢查工作質量,督促工作進展。各單位任務分工如下:

      森林資源站:牽頭具體組織開展全縣林草濕荒普查工作,指導和負責森林普查、圖斑區劃調查、質量檢查、初步統計等工作。組織制定實施方案,根據省定技術方案和操作細則組織開展培訓、指導。負責與市林業局森林資源站的協調溝通。

      辦公室:牽頭負責宣傳報道。

      森林資源管理負責指導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和普查成果數據的銜接。

      造林協助縣森林資源站開展草原荒漠化普查以及可造林綠化圖斑調查標記工作,負責與市林業局造林科協調溝通。

      計財負責爭取縣級林草濕荒普查資金預算安排工作。

      鳴溪濕地公園保護中心全面配合開展濕地普查工作,負責與市濕地保護中心的協調溝通。

      林業規劃隊:全面配合縣森林資源站開展林草濕荒普查工作。做好技術指導、質量檢查工作。

      (三)縣自然資源和林業共同負責開展本縣內林草濕荒普查工作。負責全程質量管控,對本縣普查成果質量負主體責任,組織審核普查成果,將審核意見、數據、成果等正式行文上報市級自然資源局和林業局。

      縣自然資源局會同縣林業局開展地類對接工作,對國家下發的地類不一致圖斑,按照實地現狀認定原則,共同進行逐一內業核實確認地類,對內業無法確認的進行實地核實和舉證,地類確認結果報市級審核,并將有關林地草地濕地等地類變化及時納入年度變更調查成果。

      縣林業局會同縣自然資源局負責具體實施本行政區內的林草濕荒普查工作,實施普查質量驗收、建立縣級林草濕荒普查數據庫(含矢量圖),完成數據入庫、分析、匯總和成果編制工作。

      (四)其他

      福建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協助縣林業局和自然資源局做好本保護區內的林草濕荒普查工作。

      明溪國有林場負責本林場內的林草濕荒普查工作。

      明溪縣灃森林業責任有限公司協助縣林業局和自然資源局做好本保護區內的林草濕荒普查工作。

       四、進度安排

      (一)前期準備(2024年5月-7月)。成立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職責要求;完善組織機構,組織參加啟動會和省級技術培訓等。

      (二)地類對接(2024年7月-12月)。9月底前,縣級完成不一致圖斑地類對接及核實舉證工作,并上報市級審核;12月底前,縣級完成補充舉證和核實整改。

      (三)樣地調查(2024年7-10月)。配合開展森林、草原濕地樣地調查。

      (四)圖斑區劃調查(2024年7月-2025年1月)。2024年7月縣級開展圖斑內業區劃;2024年7月-2025年1月縣級開展圖斑屬性因子等外業調查并完成縣級自查工作。

      (五)審核上報(2025年1月-2025年4月)。2025年1月31日前,縣自然資源局和林業局完成共同審核,正式行文上報檢查合格的成果。

        五、主要成果

      縣級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成果包括數據庫、統計表、圖件、成果報告等。

      (一)數據庫。包括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樣地數據庫、圖斑數據庫等成果數據庫,國土造林綠化空間基礎數據庫等。

      (二)統計表。包括林草濕荒普查統計表等。

      (三)圖件。包括資源現狀圖、專題分析圖等。

      (四)報告。包括縣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成果報告。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縣自然資源局和林業局負責共同推進本縣內林草濕荒普查工作,共同成立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森林資源站;全縣林草濕荒普查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在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組織下有序開展;同時,成立綜合實施組和地類對接組,負責組織審核普查成果,將審核意見、數據、成果正式行文上報市級自然資源和林業主管部門。

      (二)實施保障。縣林業局牽頭具體組織實施,有關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通力協作,全力做好技術支撐、共同審核、匯總分析與成果編制等工作。縣級林業主管部門要落實經營管理單位界線和圖斑區劃調查工作。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組織技術力量,加強技術培訓力度,堅持持證上崗,保障普查工作順利推進。

      (三)經費保障。普查工作應堅持勤儉節約,為避免重復投入,縣級自然資源部門和林業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調查成果和資料,共同向縣政府申請工作經費。

      (四)安全保障。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普查工作點多、面廣、工作環境復雜、條件艱苦、普查技術難度較大,采取切實有效的防范措施,確保普查工作的人身、財產、廉政安全。嚴守國家信息安全制度,嚴守工作紀律,落實保密責任制度,確保普查數據安全,未經審核通過的普查成果,一律不得向社會公布。

      (五)宣傳保障。大力宣傳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化普查對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和支撐“雙碳”戰略的重要意義,提高全社會對普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做好輿情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為本次普查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政策解讀